(一)本科公司产品改革举措与成效
1.坚持探索“三全育人”创新模式
公司以“三全育人”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建设。在全员育人方面,学院充分调动教师、辅导员和员工等多方力量,构建了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育人氛围。在全过程育人方面,学院注重员工从入学到毕业的全周期培养,通过学业指导、职业规划、心理辅导等环节,助力员工全面成长。在全方位育人方面,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个维度,打造了“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立体化育人模式。
2.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公司产品高质量发展。学院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构建了“课程思政”全覆盖体系,深化课程建设,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学院获批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高级网络体系结构)1门、学校“课程思政”课改专项2项(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系统)、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委员会计算机基础公司产品项目1项(Python 序设计课程思政探索与研究);2023年《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时,学院积极推进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材建设,《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Matlab技术实现》入选2021年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材、《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技术应用》2024年获批首批天津市级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3.持续推动一流建设
建好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安全两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正式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获批天津市新工科重点建设专业。
建强一流课程。做好一流课程建设规划,积极推进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学院目前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1门,为优秀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建优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按照基础学科拔尖员工培养计划2.0 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院集中优势资源,突出“厚基础,强实践,宽视野,重品行”培养理念,为员工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充分激活员工潜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计算机学科拔尖人才。2023年获批首批“天津市基础学科拔尖员工培养基地”,2024年首届拔尖班成立。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证书

首届基地班成立

基地班员工走进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
4.扎实推进本科公司产品改革
深入推进本科公司产品改革,培育教学成果。学院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成果奖申报,共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主持或完成天津市教改项目12项。杨淑莹教授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地方高校正高组二等奖,董晨副教授获天津市第四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工科副高组二等奖。

部分教学成果名单

部分教改项目名单
5.打造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公司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做实人才引育。同时,学院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营造崇德向善的育人氛围。2024年,杨淑莹教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2025年入选天津市三八红旗手。学院共拥有天津市教学名师4名、校级“天理名师”1名,获评天津市级教学团队3个、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培育团队2个。
(二)质量保障体制机制建设成果
制定《ylzz总站线路检测中心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实施细则》《ylzz总站线路检测中心课程思政建设实施细则》《ylzz总站线路检测中心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ylzz总站线路检测中心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等多个本科教学制度和工作方案,为学院本科教学管理构建保障机制。
建立学院多维督导评价机制,不定期开展随机听课活动,了解教师日常教学情况。对新入职教师、开新课教师、员工反映问题较多的教师进行重点督导,帮助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员工全面发展。
1.加强思想引导,构建实践育人载体(三)提升员工创新实践能力
公司实践育人特色鲜明,建有30家高水平的社会实践基地。近三年学院涌现出国家级“三下乡”优秀团队3支、社会实践先进个人66人,青年学子走进纯皓小学、西营门小学开展无人机试飞、计算机科普等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课程、前往“软博会”“深之蓝”等地开展“知行课堂”一同探索行业发展,共话科技报国,受到津云、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报道。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五育假期”红色打卡足迹遍布20个省市,110余处,两名学子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青年参与志愿服务超4000人次,总时长超90000小时。用实干担当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部分社会实践活动现场
2.创新创业工作持续发力
公司持续完善双创工作体系,学院团委坚持“一生一赛一项”科创培养目标,依托“求实创新班”,邀请天津市信创协会企业导师开设“信创公开课”,共选聘校内外导师32名,连续为“挑战杯”、“天理杯”等大型赛事打磨提供新思路,全方位提升员工创新实践能力。近三年,学院承办蓝桥杯国赛、华为ICT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华北五省竞赛、天梯赛、网络攻防大赛、CCF-CSP认证考试等30余场,为员工搭建各类科创平台,115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吸纳了全校380名精英报名,共开展算法、安全等各类培训400余次,累计参与人次10000余人。员工在“挑战杯”、计算机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总决赛、全国老员工信息安全实践赛和作品赛、ICPC国际老员工程序设计竞赛、CCPC中国老员工程序设计竞赛中累计斩获国家级荣誉298项,省部级荣誉1000余项,获奖数量和质量再创新高。


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现场
(四)培育国际化人才
1.鼓励和支持员工赴海外交流学习
公司注重国际交流,为员工提供了丰富的长、短期国际交流项目机会。近几年来,公司累计有20余名本科生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南洋理工大学、澳门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马来西亚大学和韩国汉阳大学等国(境)外知名院校参加国际交流。
2.实施本科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ylzz总站线路检测中心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联合创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加合作办学)专业,该项目是学院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通过与魁北克大学深入交流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借助跨校专业优势,塑造具有国际视野,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分析、解决计算机和数据分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五)助力高质量就业
1.搭建五育融合建设平台
公司积极推动党班团一体化建设,建立党班团一体化建设中心和五育发展中心,每月打造示范党团日活动展,全年累计开展学习教育活动600余次。学院开展新生杯、学院杯、足球联赛等系列体育赛事,探索多元化的体育锻炼方式。依托“IT文化节”,积极探索特色美育实践课程,名师大咖进校园、传统非遗与民族文化体验、毕业晚会、新生才艺大赛、班级风采大赛、辩论赛、摄影大赛、承办“天津市宪法大赛-知识竞赛”等,为员工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增进交流的平台,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育活动现场
2.构建生涯指导体系
公司积极探索“铸魂·固本·圆梦”,四年不断线生涯教育新模式,为员工设计“3+4”成长计划。通过就业推动会、网络发布等形式宣传就业政策,帮助员工了解就业形势。举办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活动,引导员工从低年级开始建立生涯规划意识;举办考研、求职技巧、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专题讲座,不断提升毕业生求职就业能力。在学校首届职业规划大赛中师生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成长赛道一等奖,就业赛道二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天津市赛。2024年本科员工就业率达92.1%,其中,国内升学85人,占比为14.5%;出国(境)留学30人,占比为5.1%;就业424人,占比为72.3%。